/* 47 */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 第二部分
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
很多年前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天資好不如學問好,學問好不如做事好,做事好不如做人好。做事主要是指自身的工作才能、專業(yè)技能,而做人一方面是指內在的人格和人品,另一方面指的就是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也就是人際交往的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大致地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溝通表達、交 際應酬、察言觀色等方面的能力,第二種是拓展、維護交 際圈并整合人脈資源的能力。這兩種能力雖然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但畢竟存在某些方面的區(qū)別。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坐火車的時候跟坐在旁邊的人交 流溝通,這是第一種能力;而你在跟他交 流以后保持長期的聯(lián)系并在合適的時候讓對方給自己事業(yè)上某種幫助,這便是第二種能力了。姑且把這兩種能力分別稱為“交 際”和“人脈”吧。
人際交往的木桶效應
木桶是由多塊木板圍合而成的,其容積并不是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一塊。這便是人們常說的木桶原理。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固然需要多方面的能力,而如果說其他方面的能力分別是木桶桶身的一塊木板,這些能力中最差的一項決定著成功的大小,而人際交往能力則是整個木桶的桶底,桶底決定著能不能裝水,人際交往能力則決定著究竟能不能成功。
張強畢業(yè)于成都一所高校,是一名非常優(yōu)秀的平面設計師。大學畢業(yè)以后,張強一直供職于深圳某知名廣告公司,憑借優(yōu)異的美術功底和突出的平面設計能力,他用幾年時間從一名普通的職員做到了公司的創(chuàng)意總監(jiān),繼而又被提升為副總經(jīng)理。與此同時,他相繼買了一套80余萬的房子和一輛近30萬的車,銀行里還存了幾十萬元。
眼看創(chuàng)業(yè)已經(jīng)水到渠成,張強便辭去了公司的職務,自己成立了一家廣告公司。原來張強主要負責創(chuàng)意和設計等方面的工作,很少與客戶直接協(xié)調、溝通,而現(xiàn)在他卻必須與客戶面對面了。張強是一個非常恃才傲物的人,人際交往能力更是捉襟見肘。有一次跟客戶探討一個平面廣告的設計時,客戶對張強提交 的方案提出了幾點意見。張強不但沒有尊重對方的意見,而且反唇相譏:“我做了好幾年廣告了,我對自己的作品有足夠的信心。稍微有點藝術欣賞力的人都不會像你一樣對我的作品提出這么不專業(yè)的意見?!蔽蚁牍蛟诮稚峡念^的乞丐聽到這么尖酸刻薄的話都可能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吧。
沒過多久,原本就非常有限的幾家客戶都相繼跟張強斷絕了來往。老客戶尚且相繼流失,要想拓展新的業(yè)務自然難上加難。一年以后,張強的房子和車子都被變賣了,銀行里的幾十萬存款也在轉眼之間變成十幾萬貸款。走投無路之際,他只好解散了自己的公司,另外找一家廣告公司打工去了??芍^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 回到解放前”。
因為沒有一個結實的桶底,張強的整桶水在頃刻間流走了,盡管桶身的每一塊木板都那么高。為什么人際交往能力會起到如此關鍵的決定性作用呢?
柏拉圖說:“人是沒有羽毛的兩腳直立的動物?!彼囊粋€學生便把一只(又鳥)拔光了毛,說:“這就是老師所說的‘人’!”馬克思的概念就要嚴謹多了: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社會關系之中的,正是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才讓人成其為人。而社會學里有這樣一個概念:人的社會化。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他從一個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每個人都在走向越來越復雜的人際關系:從血緣關系到同學關系,從朋友關系到姻親關系,從師生關系到業(yè)務關系……
既然人是社會化的動物,人的事業(yè)也就是社會化的事業(yè),成功和失敗都是放在社會關系的環(huán)境之中來衡量的。一個成功的廣告策劃之所以成功,不過是因為他能夠促進生產(chǎn)商和消費者之間的社會關系罷了。既然一切事業(yè)和工作都是發(fā)生在社會關系之中,那么,處理好自己與其他社會元素的社會關系便成為了成功的基礎和前提。所謂人際交往,顧名思義,就是指人和人之間的交 互往來。如果沒有很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就無法協(xié)調好自己參與的各種社會關系,自然就無法在這種社會關系中成就一番事業(yè)了。
以下是我編寫的一份關于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測驗題,請回答“是”或者“不是”。因為我并沒有接受過非常系統(tǒng)的心理學教育,所以題目的設置可能不夠科學,但是對于你評估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應該會有所幫助。
1. 你在別的班級、別的院系是不是有很多朋友?
2. 你跟老師在課堂之外有接觸嗎?有沒有登門拜訪過一些老師?
3. 在你缺錢花的時候會不會有很多同學愿意借錢給你?
4. 在同學聚會上,你是不是總能成為一群人中的關鍵人物?
5. 在火車上你會跟旁邊的人聊得很投機嗎?
6. 如果你在火車上跟某個人聊得很投機,下了火車以后你會與他長期保持聯(lián)系嗎?
7. 你是否愿意擔任會議主持人或者活動組織者?
8. 當你去找學校領導簽字或蓋章,你是不是自始至終一點兒緊張的感覺都沒有?
9. 你能比較敏銳地察覺別人說話時的弦外之音嗎?
10. 跟別人交 談的時候,你能夠掌握話題的主動權嗎?
11. 你能不能跟你非常討厭的同學心平氣和地聊天?
12. 課堂即興發(fā)言的時候,你能條分縷析并用一二三來歸納自己的觀點嗎?
13. 如果讓你到陌生的宿舍去推銷一本書,你能不能非常輕松、自然?
14. 你知道你的朋友們在飯局上分別喜歡點什么菜嗎?
15. 你會不會經(jīng)常性地主動與中學時期的朋友保持聯(lián)系?
16. 你是不是一個比較有幽默感的人?
17. 當你拒絕一個向你求愛的人以后,你們還會是關系密切的朋友嗎?
18. 你是不是說話非常謹慎,并且在醉酒的時候依然如此?
19. 對于曾經(jīng)得罪過你的人,你能不能原諒他?
20. 當你邂逅一位久未聯(lián)系的朋友,彼此都忘記了對方的名字,你能讓雙方都不尷尬并且很含蓄地知道對方的名字嗎?
以上這些題目你有多少個答案是肯定的呢?如果每一個肯定的答案得到5分,那么,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分多少?如果得分在70分以下,那就很有必要加強交 際能力了。
要改善人際交往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第一是自己的內在品質,第二是人際交往的技巧。很多人一味地注重提高交 際技巧,卻忽略了自身素質的提高。有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82.9%的人只愿意與具備優(yōu)秀個人品質的人交往,所以,要想改善自己的人際交往,首先應該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著高尚人格魅力的人,人際交往的技巧才能得到施展的平臺。對于大學生來說,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的品質是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有必要具備的: